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其他資訊 > 國民身分證沿革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國民身分證之沿革

國民政府自遷臺以來,歷經不同時期的政策制定身分證明文件,於民國36年5月初次發行身分證,於民國43年5月第1次全面換證、民國54年4月至55年5月第2次全面換證、民國64年10月至65年第3次全面換證、民國75年1至12月第4次全面換證,並於94年12月進行第5次全面換證。
 
第1代身分證(民國36年5月初發)

採雙頁折疊式,紙張為白色,發給對象為18歲以上的國民。特別的是,身分證欄位中有項「指紋符號」,以「○」、「V」記錄每人手指的指紋,類似同心圓的「斗」狀紋路,以「○」記錄,有如畚箕紋路狀的「箕」狀紋路,以「V」記錄。不過,據瞭解,登錄指紋的工作,因戰亂緣故並未確實執行。

第2代身分證(民國43年5月換發)

仍採雙頁折疊式,紙張為藍色,發給對象為14歲以上的國民,配賦個人「口號」,如南縣官(隆)口字第0027號,刪除指紋符號、公民資格、寄籍、義務勞動,另增加蓋戳記、戶籍記事等欄位。

第3代身分證(民國54年4月-民國55年5月換發)

改採單頁式,面積較舊證小二分之一,男女分色,男為淺綠色,女為淺紅色,正面上加封透明膠,欄位增加血型、家中排行,共計14項欄位。民國58年7月起,配合電腦作業,自出生登記即配賦統一編號(即現行的身分證字號)。

第4代身分證(民國64年10月-民國65年換發)

最大變革為廢除「口號」,完全採統一編號,男為淺藍色,女為奶油色,採單面式,證內共計14項欄位。

第5代身分證(民國75年1月-民國75年12月換發)

紙漿為150磅特製紙,內有肉眼無法辨識的空白號碼,紙漿為150磅特製紙,男為土黃色,女為桃紅色,正面全封,背面半封,證內共有11項欄位。有使用期間,廢除本籍登記、職業等欄位。 

第6代身分證(民國94年12月21日-民國95年12月31日換發)

以紙卡為主體,外層以透明防偽膠膜完全護貝,護貝後尺寸為85.7mm×54mm(符合國際標準ID-1規格,與信用卡大小相同,紙卡大小:79.7mm×48mm);顏色以淺紫、淺咖啡漸層隔色為主,男女不分顏色;照片採掃描列印方式製作。正面設計以臺澎金馬浮雕圖案為主,搭配國旗、內政部印信及套色網紋等圖案;背面設計主題為蘭花浮雕圖案。新式身分證從紙卡、印刷及防偽膠膜等方面規劃設計,計有水印、窗式微小字安全線、雷射穿孔圖案、壓凸觸摸圖形、透明視覺變化裝置、折光變色油墨等顯性或隱性等防偽設計。總計具有21種防偽功能,希望有效遏阻不法偽、變造國民身分證猖獗之情形。

歷代國民身分證在格式、註記事項、紙張顏色、男女證分色上均有不同,身分證註記欄由全面開放改為正面膠封,到第5次換證將使用膠膜雙面護貝,發證機關原由縣市政府核發至今日之授權各鄉鎮市區戶政事務所核發,由配賦個人口號至今的配賦身分證統一編號,每次之變革都象徵著時代的演變與科技的進步。
 
【內政部戶政司國民身分證專區】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英文代碼與配賦縣市對照表】(PDF檔)
 

  • 市府分類: 戶籍兵役,一般行政
  • 最後異動日期: 2021-04-15
  • 發布日期: 2016-04-11
  • 發布單位: 臺中市大里區戶政事務所
  • 點閱次數: 3555